— 聚乙烯缠绕管
聚乙烯管道应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,最初用于线缆导管和无压排水。随着其“刚柔并济”的力学性能,可靠的耐久性,安全灵活的连接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,从60年代起,聚丙烯管道逐步应用于水域工程项目----给排水管网的河流、湖泊穿越工程、取排水工程等。
近年来,伴随海洋经济与技术发展,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,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亮点。临港基础设施以及大型工业项目滨海兴建,主要以海洋作为热阱,进行热交换,或以海水作为水源取水淡化、盐化工等综合利用海洋资源。市场对热塑性管道,尤其是用于海洋取、排水的大口径塑料管道需求正在快速崛起。
— 缠绕管产品结构
PR系列:管材为内壁光滑,外部加强筋结构的管材。主要被用做埋地排污、排水和通风管道使用,其重量轻、刚度大、经济合理。
SQ系列:管材内壁光滑、中空加强、外部平整的结构。
SP系列:管材内壁光滑、中空加强、外部加强筋结构的管材。
VW系列:管材内壁光滑、外部平整的结构,最大厚度300MM。主要用于检查井、弯头、三通、竖井等管件和容器制造等。作为低压输水管材使用,依据DIN8074压力公式核算校核。
— 生产工艺
缠绕结构壁管材使用聚乙烯和聚丙烯树脂材料,采用热挤出螺旋缠绕成型工艺,自然风冷却成型。钢芯模具定径,单件制作工艺,整个生产过程自动程序控制
工艺特点:
1、承口和插口与管体一次热挤出缠绕成型完成。
2、管径DN200mm-5000mm、标准长度6M。
3、管壁有中空型、增强型、实壁型等多种组合截面形成。
4、管材多层缠绕设置耐火层、配重层、信号层、绝缘层等满足设计需求。
5、生产任一级别的环刚度管材及管件,SN2至SN16及以上。
6、管件由缠绕管组合焊接制造,品种齐全。
--螺旋缠绕加工工艺优势:
对热塑性材料以螺旋缠绕工艺加工的技术源自德国,1965年发明之初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挤出式加工工艺的尺寸限制,用于生产大口径塑料容器。经过60多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大口径塑料管道的主要加工方式,管段标准长为6米,产品口径DN200MM-DN5000MM,规格齐全。
可根据应用环境,进行多次、多层螺旋缠绕的“组合式”加工,充分利用结构壁形式提高管材性能,适应内、外承载压力;灵活设置耐火层、配重层、信号层等满足设计需求;
与管道同种材质制造的三通、弯头、检查孔、一体化变径、扩散口、法兰等管件配套完备,可实现管道全系统非金属材质,提升水下应用的耐久性;
利用电熔焊接、板式焊接、DOUBLE+等连接,接口强度与管材一致,系统可靠性好。
— 产品材料优势
亚明螺旋缠绕工艺成型管道,对热塑性材料使用宽泛,含括高密度聚乙烯(HDPE)PE63、PE80、PE100;玻璃纤维增强聚乙烯PE-GF160 、PE-GF180、PE-GF200;聚丙烯PP。上述材料均为环保材料,符合饮用水标准,广泛应用在供水以及液体和固体材料容器等领域。以下选取较为普遍的高密度聚乙烯(HDPE)管材进行介绍。
未来应用的发展趋势
--对管材口径需求越来越多大: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,建设项目的设计标准与规模的快速提升,特别是滨海项目的取排水量也 “水涨船高”—DN2000、DN3000及以上规格的超大管径项目应用愈加普遍;
--对管材性能要求高:海洋环境十分复杂,海洋工程通常涉及力学、化学、生物、环境、工程等多领域技术的综合集成,选用材料的约束条件强,经济技术挑战难度高;
--施工要求安全可靠,便捷灵活并重:海工项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、工况制约因素多,危险、复杂性高,施工方式对整体项目可行性以及经济性有重大影响。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,选择简便、灵活快捷的施工方案是项目成功的保证。
--按需定制,提供解决方案:海工项目条件差异大,传统的标准化产品模式无法完全满足此类项目需求,特别是大口径管材的运输,非标急件的供应保障方案是难点也是机会点、突破点。管材供应要从项目全局、全寿命角度出发,与设计方、施工方进行全流程协作,提供包括管材设计选型、制造、运输、建安辅助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大口径缠绕管